洁净级别 项 目 |
100级 | 1万级 | 10万级 | |
气流形式 | 单向流 | 非单向流 | ||
气流流速或换气次数 | ≥0.3m/S | ≥20次/h | ≥15次/h | |
静压差(pa) | —— | 不同等级洁净区间的静压差≥10 pa | ||
悬浮粒子数(**大允许数/m3) | ≥0.5um | 3500 | 350000 | 3500000 |
≥5um | 0 | 2000 | 20000 | |
沉降菌(CFU /皿) (ф90mm皿沉降30分钟) |
≤1 | ≤3 | ≤10 | |
温度(℃) | 18-28 | |||
相对湿度(%) | 45-65 | |||
表面微生物(cfu/cm2) | ≤1 | ≤3 | ≤10 |
小组职务 | 岗 位 | 责 任 |
组长 | 质管部经理 | 提出再确认时间,编制确认方案、组织实施 |
副组长 | 检验中心负责人 | 负责现场实施、实施现场监控、复核 |
组员 | 技术部经理 | 参与方案的实施,实施现场布局及其平面图绘制 |
组员 | 设备部经理 | 参与方案的实施,与安装及运行的实施操作 |
组员 | 专职检验员 | 实施取样、检测操作 |
检查项目 | 设计要求 |
风管材质 | 镀锌钢板风管,内表面必须平整光滑 |
保温材料 | 闭孔海绵橡胶板 |
安装情况 | 空调风管法兰垫片采用闭孔海绵橡胶板,垫片接口方式采用梯形接口,安装时两面涂胶粘牢,垫科内侧与风管内壁平齐,空调风管采用咬口连接咬口方缝,铆钉及法兰翻边等处均涂密封胶密封. |
机号 | 转速(转/分) | 功率(KW) | 风量(m3/h) |
DKT9-57 | 1550 | 2.2 | 4300 |
DKT9-56 | 1500 | 1.8 | 3800 |
DKT11-45 | 1450 | 0.25 | 1200 |
空气滤器 | 初阻力(Pa) |
初效过滤器 | ≤50 |
中效过滤器 | ≤80 |
项 目 | 检 测 方 法 |
高效过滤器 风 速 (附件八) |
用电子微风仪测定。在距高效过滤器0.3m的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上选取5个点(对角线的交点及对角线被交点分成四份的中点),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各测点风速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风速。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应不小于0.25m/s。 V1+V2+…+Vn ![]() ![]() n V1 ,V2,…,Vn —— 为各测点的风速,m/s; n —— 为测点总数,个。 |
气流流向 | 将塑丝打开后放在高效过滤器的扩散板出口处,观察其流向,即为气流流向。 |
风度不均匀度 (附件九) |
通过风速的测定值计算而得出,公式如下: S ![]() V β0≤0.25 ![]() |
项 目 | 检 测 方 法 |
送风量 | 用风速仪测量,换算成送风量。 |
换气次数 (次/h) |
L1+L2+…+Ln![]() AхH L1,L2,…,Ln —— 房间各送风口的风量,m3/h; A —— 房间面积,m2#p#分页标题#e#; H —— 房间高度,m。 |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标准 | 检测频率 |
悬浮粒子数 | 洁净区悬浮粒子数测试方法 | 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级别洁净区标准规定 | 每季检测一次 |
沉降菌 | 洁净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 每周检测一次 | |
换气次数 | JGJ171-1990 | 每月检测一次 | |
温湿度控制 | 洁净区温湿度计监控 | 上、下午各一次 | |
压差 | 洁净区压差计监控 | 每月检测一次 |
面 积 (m2) |
洁 净 度 级 别 | ||
100级 | 1万级 | 10万级 | |
< 10 | 2—3 | 2 | 2 |
≥ 10— < 20 | 4 | 2 | 2 |
≥ 20— < 40 | 8 | 2 | 2 |
≥ 40— < 100 | 16 | 4 | 2 |
≥ 100— < 200 | 40 | 10 | 3 |
≥ 200— < 400 | 80 | 20 | 6 |
面 积 (m2) |
洁 净 度 级 别采样点数 | ||
100级 | 1万级 | 10万级 | |
< 10 | 2—3 | 2 | 2 |
≥ 10— < 20 | 4 | 2 | 2 |
≥ 20— < 40 | 8 | 2 | 2 |
≥ 40— < 100 | 16 | 4 | 2 |
≥ 100— < 200 | 40 | 10 | 3 |
≥ 200— < 400 | 80 | 20 | 6 |
洁净度级别 | 所需Φ90mm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 |
100级 | 14 |
1万级、10万级 | 2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检 查 结 论 |
1 | 净化系统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 |
2 | 净化工作台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 |
3 | 净化空调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 |
4 | 实验室平面布置图 | |
5 | 实验室人流、物流走向图 | |
6 | 实验室悬浮粒子、沉降菌测试点布置图 | |
7 | 实验室风口布置图 | |
8 | 实验室管理制度 | |
9 | ||
10 | ||
11 | ||
12 | ||
确认人(签字): 年 月 日 |
洁净级别 | 风管部位 | 风管端面(长×宽) | 漏风点编号 | 漏风点位置 | 说明 |
综合评价 |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高效过滤器 编号 |
高效过滤器位置 | 测漏点数 |
泄漏点 位置 |
修补方法 | 修补结果 |
结果评价 |
|
||||
检测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仪器、仪表名称 | 编号 | 精度 | 检定日期 | 效期 | 校验结果 | |
结果评价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序号 | 确 认 名 称 | 检 查 结 论 | |
1 | 建筑装饰材料确认 | ||
2 | 配电及照明设施确认 | ||
3 | 风管安装确认 | ||
4 | 净化风机安装确认 | ||
5 | 净化空调机安装确认 | ||
6 | 臭氧发生器安装确认 | ||
7 |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确认 | ||
8 | 静压差表、温湿度表的安装确认 | ||
9 | 净化工作台确认 | ||
10 | 生物安全柜确认 | ||
11 | 手消毒喷雾器安装确认 | ||
结果评价 |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序号 | 验收项目名称 | 验收标准及结论 |
1 | 配电、照明运行确认 | |
2 | 风量系统的运行确认 | |
3 | 空调系统的运行确认 | |
4 | 臭氧发生器运行确认 | |
5 | 防、排系统的调试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空气滤器 |
初阻力标准 (Pa) |
测试结果 |
初效过滤器 | ≤50 | |
中效过滤器 | ≤80 | |
结果评价 |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测试依据 | 测试状态 | |||||||||||
测试日期 | 报告日期 | |||||||||||
检测室三楼 a、b系统 | ||||||||||||
区域 | 总容积m3 | 洁净度 | 风口编号 | 风量 |
换气次数 次/h |
结果 | ||||||
a一更 | 5.55 | 10万级 | a01 | |||||||||
a二更 | 5.23 | 10万级 | s02 | |||||||||
a缓冲 | 14.94 | 10万级 | s03 | |||||||||
a微粒检测室 | 13.76 | 1万级 | s04 | |||||||||
a微生物限度室 | 14.85 | 1万级 | s05 | |||||||||
a无菌室 | 15.70 | 1万级 | s06 | |||||||||
b一更 | 3.76 | 10万级 | b01 | |||||||||
b二更 | 3.44 | 10万级 | b02 | |||||||||
b缓冲 | 3.76 | 10万级 | b03 | |||||||||
b阳性菌对照室 | 18.25 | 1万级 | b04 | |||||||||
超净台区 | 100级 监测点 风速 | 平均值 | 结果 | |||||||||
无菌室超净台 | ||||||||||||
微生物限度室超净台 | ||||||||||||
阳性菌生物安全柜 | ||||||||||||
结论 |
|
|||||||||||
备注 |
换气次数(X)=风量/总容积; 标准要求10万级≥15次/h,1万级≥20次/h, 100级,垂直风速≥0.3m/s,平行风速≥0.4m/s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房间名称 |
过滤器规格 (mm3) |
过滤器编号 | 风速平均 | 风速不均匀度 |
气流 流向 |
结果评价 |
|
||||
检测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测试依据 | |||||||||||||
测试方法: 用5×5cm2灭菌规格板放于被测台面,用浸有灭菌0.9%氯化钠溶液的棉签在规格内往返涂抹10次后,将棉签放入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将采样管震打80次,混匀,10倍递减稀释,对每个稀释度(了取3个稀释度),分别取1ml放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用普通是作倾注培养,置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算。 |
|||||||||||||
测试日期 | 报告日期 | ||||||||||||
区域 | 样品编号 | 细菌数cfu/皿 | 平均菌数cfu/皿 |
菌数 cfu/cm2 |
结果 | ||||||||
1倍 | 10倍 | 100倍 | |||||||||||
1 | 2 | 1 | 2 | 1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1 | |||||||||||||
2 | |||||||||||||
结论 |
|
||||||||||||
备注 | 标准要求:≤10cfu/cm2#p#分页标题#e#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编号 | 房间名称 | **次测试 | ||
测试时间 |
压差 (MPa) |
|||
结果评价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编号 | 房间名称 | 上午 | 下午 | ||||
测试时间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测试时间 |
温度 (℃) |
相对湿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果评价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测试依据 | 测试状态 | ||||||||||||||||
测试日期 | 报告日期 | ||||||||||||||||
检测室三楼 a、b系统 | |||||||||||||||||
区域 | 测试点 |
≥0.5um粒子数 个 /2.83L |
平均值个 /2.83L |
平均值 个 /m3 |
UCL |
≥5um粒子数 个 /2.83L |
平均值个 /2.83L |
平均值 个 /m3 |
UCL | 结果 | |||||||
a一更 |
a01 | ||||||||||||||||
s02 | |||||||||||||||||
a二更 | a03 | ||||||||||||||||
a04 | |||||||||||||||||
a缓冲 |
a05 | ||||||||||||||||
a06 | |||||||||||||||||
a微粒检测室 | a07 | ||||||||||||||||
a08 | |||||||||||||||||
a微生物限度室 | a09 | ||||||||||||||||
a10 | |||||||||||||||||
a无菌室 | a11 | ||||||||||||||||
a12 | |||||||||||||||||
b一更 |
b01 | ||||||||||||||||
b02 | |||||||||||||||||
b二更 | b03 | ||||||||||||||||
b04 | |||||||||||||||||
b缓冲 |
b05 | ||||||||||||||||
b06 | |||||||||||||||||
b阳性菌对照室 | b07 | ||||||||||||||||
b08 | |||||||||||||||||
无菌室超净台 | 01 | ||||||||||||||||
02 | |||||||||||||||||
微生物限度室超净台 | 01 | ||||||||||||||||
02 | |||||||||||||||||
阳性菌室生物安全柜 | 01 | ||||||||||||||||
02 | |||||||||||||||||
结论 | |||||||||||||||||
备注 | 洁净度:10万级、1万级、100级。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测试依据 | 测试状态 | |||||||||
测试日期 | 报告日期 | |||||||||
检测室三楼 a、b系统 | ||||||||||
区域 | 总面积m2 | 洁净度 | 监测点编号沉降菌 cfu/皿 | 平均值cfu/皿 | 结果 | |||||
a一更 | 2.63 | 10万级 | a01 | a02 | ||||||
a二更 | 2.48 | 10万级 | a03 | a04 | ||||||
a缓冲 | 7.08 | 10万级 | a05 | a06 | ||||||
a微粒检测室 | 6.52 | 1万级 | a07 | a08 | ||||||
a微生物限度室 | 7.04 | 1万级 | a09 | a10 | ||||||
a无菌室 | 7.44 | 1万级 | a11 | a12 | ||||||
b一更 | 1.78 | 10万级 | b01 | b 02 | ||||||
b二更 | 1.63 | 10万级 | b 03 | b 04 | ||||||
b缓冲 | 1.78 | 10万级 | b 05 | b 06 | ||||||
b阳性菌对照室 | 8.65 | 1万级 | b 07 | b 08 | ||||||
结果评价 |
|
|||||||||
备注 | 标准要求10万级≤10cfu/皿,1万级≤3cfu/皿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测试依据 | 测试状态 | ||||||||||||
测试日期 | 报告日期 | ||||||||||||
洁净度 | 100级 | 检测室三楼 a、b系统 | |||||||||||
监测区域 | 监测点编号沉降菌 cfu/皿 | 平均值cfu/皿 | 结果 | ||||||||||
无菌室超净台 | 01 | 02 | 03 | 04 | |||||||||
05 | 06 | 07 | 08 | ||||||||||
09 | 10 | 11 | 12 | ||||||||||
13 | 14 | ||||||||||||
微生物限度室超净台 | 01 | 02 | 03 | 04 | |||||||||
05 | 06 | 07 | 08 | ||||||||||
09 | 10 | 11 | 12 | ||||||||||
13 | 14 | ||||||||||||
阳性菌室生物安全柜 | 01 | 02 | 03 | 04 | |||||||||
05 | 06 | 07 | 08 | ||||||||||
09 | 10 | 11 | 12 | ||||||||||
13 | 14 | ||||||||||||
结果评价 |
|
||||||||||||
备注 | 标准要求100级≤1cfu/皿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房间名称 | 洁净级别 | 房间面积(㎡) | 取样点数 | 表面微生物(CFU/25cm2) |
平均 (CFU/25cm2) |
||
结果评价 |
|
||||||
检查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房间名称 | ≥0.5um | ≥5um | ||||||||||
检测人: 年 月 日 |
序号 | 确认项目名称 | 检查执行标准 | 结果 | |
1 | 温度 | |||
2 | 湿度 | |||
3 | 微压差 | |||
4 | 沉降菌 | |||
5 | 换气次数 | |||
6 | 悬浮粒子 | |||
结果评价: |
||||
检测人: 年 月 日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验 证 项 目 | 要 求 | 验 证 情 况 | 结论 | ||
风量系统确认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 合 规 定 |
||
高效过滤器确认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
空调系统确认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
臭氧发生器确认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
压差温湿度确认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
净化工作台确认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 |||
仪 表 检测仪 器 |
尘埃粒子计数器 | 已检定 | 已检定 | ||
电子微风仪 | 已检定 | 已检定 | |||
压力表 | 已检定 | 已检定 | |||
温湿度表 | 已检定 | 已检定 | |||
验证结果的综合评价: 实验室经验证,达到设计标准,HVAC系统及各个子系统运行稳定,系统运行后使环境符合要求,能满足各项实验过程中无菌性的需要。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确认组长: 年 月 日 |
评价和建议: 实验室经验证,达到设计标准,HVAC系统及各个子系统运行稳定,系统运行后使环境符合要求,能满足各项实验过程中无菌性的需要。 建议每年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漏,对HVAC系统根据日常监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或验证。 |
|
结论 可以交付使用。 |
|
确认人: 年 月 日 |
确认小组组长: 年 月 日 |
项 目 | 实验室净化系统确认 | 编 号 | |||
确认类别 | 系 统 确 认 | 提出部门 | 质管部 | ||
使用部门 | 质管部检验中心 | 安装位置 | 检验中心 | ||
提出日期 | 2010年10月 5日 | 报告日期 | 2010年11月 01日 | ||
验证结论: 经验证试验,确认实验室 HVAC系统运行稳定,系统运行后使环境符合要求,满足各项实验无菌性的要求;可以交付检验中心使用。 |
|||||
确认人 | 确认小组组长 | ||||
填写日期 | 2010年11月 01日 | 批 准 日 期 | 2010年11月01日 |
浙江XXXXXX有限公司 医用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
文件编号 | /YQOC-07 |
版本号:A | 修改状态:01 | |
页码 | 共2页第1页 | |
一、 安装完毕后,用微风仪测量净化工作台的平均风速。当平均风速<0.32m/s时,调节调压器手柄位置,加大风机输入电压;反之,当平均风速>0.48m/s时,调节调压器手柄位置,减小风机输入电压,直**平均风速保持在0.32m/s-0.48m/s范围内时,才为合适/。 二、 操作步骤: 使用前应提前50分钟打开紫外线杀菌灯,处理净化工作区内工作台表面积累的微生物,30分钟后关闭杀菌灯,启动送风机。工作完毕后,关闭送风机,切断电源。 三、维护保养 1、定期每月一次用微风仪测量工作区平均风速,如发现不符技术指标,就调节调压器手柄,改变风机输入电压,使工作台处于**佳工况。 2、定期每三个月将预过滤器中的无纺布滤料拆下进行清洗。一般情况下,当无纺布滤料容纳尘埃较多时,表面发黑,即可拆下清洗或更换。 3、定期每三个月,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其洁净度,用平皿法测定工作台的平均菌落数,当不符合时,必须查找原因,及时检修。 |
||
浙江XXXXXXX有限公司 医用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
文件编号 | /YQOC-07 |
版本号:A | 修改状态:01 | |
页码 | 共2页第2页 | |
4、当加大风机输入电压已不能使净化工作区平均风速达到要求时,说明高效过滤器已失效,必须更换。 5、要经常用纱布沾上洒精将紫外线杀菌灯表面揩揎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 |
浙江XXXXX有限公司 无菌实验室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包括净化系统及空调系统) |
文件编号 | /YQOC- |
版本号:A | 修改状态:00 | |
页码 | 共4页第1页 | |
一、 初,中效过滤器的清洁规程及周期 1. 目的:随着洁净室运行时间的增加,初、中效过滤器阻力损失增加,送风量减少、洁净度降低。为使系统空气平衡,保证各个房间的正压值,故设此规程。 2. 适用范围:空调系统管理人员 3. 有关责任:空调系统管理人员 4. .操作内容: A. 初效过滤器的保养对高效过滤器的寿命影响很大。而初效过滤器的污染程度因其设置场所不同而差异很大。 B. 安装在新风口处的初效,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快就被污染,因此日常检修尤其重要。 C. 设置在高效空气过滤器前面的初效过滤器因每月检修一次,污染严重是能水洗要水洗,不能水洗的要给予更换。 D. **少每半年要对初效过滤器全面更换一次。 E. 安装在系统正压段的中效过滤器,当其终阻力为初阻力的两倍时就应给予更换。 二、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监测规程及监测周期 1. 目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决定洁净室洁净度**重要的装置之一,应结合对洁净室的监测室的监测情况对其进行检查。 2. 适合范围:运行管理人员及 3. 有关责任:运行管理人员及 4. 操作内容: A. 每三个月(每季度):定期测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B. 一年进行一次扫描测漏实验。在进行扫描验漏试验时,先取下空气过滤器表面的散流孔板,置光散射粒子计数器的取样口和从过滤器送风面相平行,与送风口保持10-30mm的距离,以5-20cm/s的速度从过滤器的一端到另一端进行扫描。扫描间距不超过30mm,沿过滤器的一端到另一端进行扫描。沿过滤器的送风口面进行全面扫描。 三、 空气过滤器的维护及清洁规程 1. 目的:维护管理在通过正确的测量及对清洁室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必须完善包括清洁室有关设备等在内的所有管理方法,贯彻重视技术和经验的维护管理方法,保证空气过滤器的效率,防止二次飞扬的产生,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是很重要的。 2. 适用范围:操作管理人员 3. 有关责任:操作管理人员 |
浙江XXXXXX有限公司 无菌实验室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包括净化系统及空调系统) |
文件编号 | /YQOC-3 |
版本号:A | 修改状态:01 | |
页码 | 共4页第2页 | |
4. 操作内容: A. 从维护管理方面看,过滤器的效果不同常常是由于风速的差异和更换滤料造成泄漏。 B. 为防止空气的第二次飞扬,应将空气过滤器的终阻力控制在初阻力的两倍时、且高效过滤器全部的阻力超过风机能力时应予更换。 C. 不论是在制造、施工、安装阶段都应特别注意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漏问题。即使在投入运行后,也不能忽略了这一点。 D. 当气流速度降到**小阶段,更换预过滤器后系统速度也不增大时;高效过率器出现无法弥补的泄露时应予更换。 E. 在过率器更换时要注意不要造成外伤,粘贴不良以及接合部的密封构造等问题。 四、 洁净度发生偏差的处理规程 1. 目的:作为洁净室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洁净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洁净室的运行情况和产品的成品率。 2. 适用范围:管理人员及车间员工 3. 有关责任:管理人员及车间员工 4. 操作内容: 洁净度的维持管理**重要的是不让尘埃进入洁净室,不让尘埃产生、残留为原则。因此对于发生洁净度偏差的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 高效空气过滤器效率、二次飞散、正压维持。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在额定风量下一般为≥99.9%,随着洁净室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的阻力损失将增大,风量、风速将减小。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尘埃的不断捕集,有可能会造成尘埃的第二次飞扬。 洁净室各部分的气密性要保持良好,它要相对于低洁净级别的相邻房间保持正压。系统阻力增加,有可能使洁净室的送风量减小。洁净室的正压值降低,相邻的低级别洁净室的灰尘进入而使洁净度降低。因此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空气平衡,保证各个房间的正压。 B. 室内和空气调节净化系统和清扫 由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室内清扫和需要固定的专业人员进行空调系统的清扫。空调系统的清扫不只限于初、中、高效空气过滤器,还有风管的清扫。 C. 出入房间的注意事项及洁净工作服的穿着等 进入**别的洁净室的人员和材料,在进入洁净室时,若不经过充分的除尘,将影响洁净室的清洁度。操作人员在的活动和行走将伴有发尘现象,必须穿发尘量少的洁净工作服;加强人员的洁室内工作意识和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D.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设置传递窗以及人、材料进出处的缓冲间是为了防止与外部非洁净室相通。在传递内设有的两道门,在实际使用时必须养成连锁的习惯。 |
浙江XXXXXX有限公司 无菌实验室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包括净化系统及空调系统) |
文件编号 | /YQOC-3 |
版本号:A | 修改状态:00 | |
页码 | 共4页第3页 | |
五、 排风口的管理及维护规程 1. 目的:围护 结构的气密性是洁净室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排风口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也是洁净室保证其洁净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2. 适用范围:管理人员及车间员工 3. 有关责任:管理人员及车间员工 4. 操作内容: 5. 排风口的管理及维护规程 A:平时一定要做好车间的卫生,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尽量做到车间内产尘量小。 B:在风量调节时,不要用力过大,当调节到适当风量时,不要经常开关排风门,以免致使排风门的调节装置失灵。 C:当系统运行时间久了,排风门上回风格栅以及阻尼层上积尘较多时,就应考虑清洗回风格栅和更换阻尼。 D:更换排 风门时,一定要在系统关闭的情况下进行,以免排风门上的灰尘又进入系统。 六、 调节阀的维护及保养规程 1. 目的:为了使管路阻力平衡,不致引起失调,除了精心设计外,靠阀门的调节平衡是必不可少的。在系统使用前总是要经过调试。 2. 适用范围:管理人员及空调系统维护人员 3. 有关责任:管理人员及空调系统维护人员 4. 操作内容: A. 装在不同地方的调节阀具有不同的功效,有经常开启的,有经一次调节就不用再调节的,新风密闭阀和排风阀是属于开关型的,它仅起开关作用。 B. 安装在新风管上的调节阀,是调节新风口比用的。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的新风比是固定不变的。 C. 安装在风机出口和入口的调节器阀是用来控制系统总风量和总风压。用在总支管上的调节阀是净化空调系统中主要用来控制和分配去各支部的风量。用在回风支管上的阀门是调节洁净室的回风量,以保持洁净室内所需的正压。 D. 当系统调试完成,调节阀的位置已经确定,就不用经常调节。只有当运行时间久了,系统阻力增加。再把系统的调节阀都适当调大。**原来的设计风量为止。 |
浙江XXXXXX有限公司 无菌实验室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包括净化系统及空调系统) |
文件编号 | /YQOC-3 |
版本号:A | 修改状态:00 | |
页码 | 共4页第4页 | |
七、 灯具的维护及保养规程 1. 目的:照明度作为洁净室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照明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洁净室内人员的操作情况及产品的质量。 2. 使用范围:管理人员及车间人员 3. 有关责任:管理人员及车间人员 4. 操作内容: A. 熟悉荧光灯具的形式,从净化角度主要要求容易清扫,更换方便;启辉器与镇流器隐蔽在夹层具内,为了降低噪声与排热,镇流器**好全部集中设置。灯具的的外罩不变形是为了避免眩光。 B. 做好车间卫生清理工作,以免灯罩积尘。当灯罩内有积尘时,应取下灯罩进行清洗。 C. 平时开关关灯时不要经过开了关,关了开,以免镇流器易烧坏,减短灯具使用寿命。当确定有灯泡闪光时,要及时更换。 |